行動資料修改
請輸入指導老師EMAIL
×
分享  :  
行巫的力量-關懷的力量與實踐
高雄市 / 巴楠花部落中小學
弱勢關懷
希望力 Hope
在一次線上課堂中,透過螢幕與學生們一起從了解課文大意至聊至疫情間的觀察與環境關懷。
孩子們講到發現社區部落裡的獨居長者愈來愈多,
因為有時都會去不同長者(家族)吃飯,
因此,想幫長者做些什麼事,
而自主發展成獨居長者打掃服務,
此活動我們命名為—「行巫的力量」

巫文化在我們布農族的文化裡跟與生活息息相關,
講得是—「關懷」的力量與精神。

我們將孩子們的提議融入在課程中,
藉由每週孩子們去長者家打掃時,
也練習互助合作、生活自理、問題解決、情緒覺察與調整及
領導者特質練習及行動公民的關懷實踐。

活動至今已快二年了,每週三放學13:00~14:20分
是這群孩子們很興奮又期待的活動,
每週不同的學生練習當領導者,
要事先去場勘,再規劃分組與工具使用,通知卡的設計、
打掃完想問長者的提問設計、活動後反思討論和表演及最後的工具復原等練習。

春、夏、秋、冬四學祭不停止,
活動途中曾遇過天氣太熱,打掃完大家都很累,
也遇到被雨水追趕的驚險經歷
還有長者忘了時間,不在家,
他們還是將長者家外面可以打掃的部份進行打掃,
也遇過為了社區部落垃圾問題,進行採訪時
被大人罵說垃圾都是你們小朋友丟的.....等,
很無奈的感受,
但是,孩子們的熱情依舊如vali(布農語-太陽)一樣熱情。
相信在努力下,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正向改變.

而社區部落的垃圾問題發現,
是在去年一次打掃活動結束後,回學校的途中發現社區的垃圾現象.
在反思討論裡,大家開始好奇社區垃圾從哪裡來?
怎樣才能讓社區變得愈來愈乾淨,讓大家住在一個乾淨的環境裡。
沒想到,一個反思的討論最後形成了孩子們另一個活動的成形
—「行巫的力量—向山學習」。

在之前提到「巫文化」指的是關懷的能力與精神,
而「向山學習」是孩子們想向居住的後山學習,
學習向山一樣一直守護他們的精神。

他們想將「守護」化為行動,
在社區開始撿拾垃圾、訪談垃圾來源、觀察最常出現的前三大垃圾品項、開始進行校內、社區—教會的宣導與海報製作,再想到尋找里長、叔叔伯伯們與校內班級的師生同學一起去社區撿垃圾。

而這活動在一年多來的實施也漸漸形成一個穩定的時間,
在每個月第三週的星期二,早上8:00~8:30
有不同的班級、里民與里長,甚至是聽到我們有此活動的清潔隊都一起來參與此活動。

雖然,社區部落裡的垃圾問題依舊存在,
但是,孩子們每個月去撿拾時,
也漸漸發現垃圾有變少
參與此活動的里民有變多的情形。

這群孩子們與我們
仍然還在努力
也在練習

由活動形成課程
這是孩子們自己觀察、發現、自主行動而形成他們的課程
將學習還給孩子們,
由「關懷」出發,
似乎可以走得更遠、更紮實與穩健。

誰可以發現這群自己設計課程的孩子們是特教生呢?!
有愛無礙—不將他們受限
引導他們觀察與討論、行動
他們一樣做得很好,
也很開心。
所以, 「行巫」說的是實踐關懷的行動,
讓自己想對長者,對社區土地的愛
可以用行動來展現
來擴展並且影響,
無形中影響他者,也轉化了自己.
實踐與努力練習著社會議題的行動公民精神!

超越力 Exceed
在行巫的力量兩個自主活動:「獨居長者打掃服務」和「向山學習」

在活動裡孩子們每週的學習:
1. 練習身為領導者所需要的能力
事先場堪、分組規劃、工具運用、行動前的說明與注意事項機動協助與活動後的反思和建議及位換思考等同理。
2. 部落垃圾問題解決,不是一直撿就好。
孩子們開始想到號召更多人來加入,開始主動去尋找班上同學、請教師長、主動與里長溝通討論並提出想法、社區訪談及尋找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加入、社區教會與校內垃圾減量與環保宣導、海報製作等。

3. 自我情緒的調整與挫折感的轉化
在活動過程並不是都很順利的, 有遇到天氣的影響、社區大人們的不支持、期望與現實的
落差、工具的調整困難、夥伴們的紛爭.....等. 但是,要形成更好的自己,本來就是透過一次
又一次的練習,才能漸漸的讓自己成為與以往不同的自己.

4. 藝塑活動的創作
今年孩子們把在社區撿到的垃圾瓶,合力創作成保特瓶垃圾桶,並在運動會時展示出來,
希望透過藝塑創作的作品展現,表達環保減塑與無痕部落的精神.

所以, 活動看似在服務長者、服務部落土地, 但是,孩子們自己曾說,行巫力量的課程活動,
很像魔法,把自己變得更好,也看到原來自己也做得到!
而我想, 超越力應該就是如此吧- "轉化"的力量展現.

救援力 Rescue
「獨居長者打掃服務」和「向山學習—社區撿垃圾活動」
孩子們在每次活動反思中去思考如何讓每次活動都能夠更順利,也能增進長者之間的情感和讓更多人加入撿垃圾活動。

因此,他們開始在活動前開始想一些提問,來問問長者。例如他曾做過什麼樣的工作、從哪裡來?是哪個家族或是向長者請教。如有位長者是做饅頭的,在打掃前,領導者學生就問長者是否可以在他們打掃完後,教他們做好吃的饅頭,長者很開心學生們願意跟他學習。所以,也在打掃完後示範給孩子們看。

而在活動中,孩子們也會彼此主動去支援其他人,並寫在活動反思單裡。
每次的反思都是前進與增進彼此情感的動力!

「向山學習—社區撿垃圾」活動,孩子們開始在想撿完的垃圾都到哪裡去了?
因此,也在孩子們的提問下,老師們帶領孩子們去高雄中區資源回收廠進行參觀,了解一般垃圾在撿完丟至垃圾車後的一路過程與最後的情形。
而這群孩子們也在那一學期末時在全校前分享他們的參觀心得與減塑方法的生活實踐。

他們希望能有更多人對減塑、環境垃圾問題能有更多人關懷與實踐。
而他們也在每次不同領導者開始反思男生和女生的引導下的差異與彼此學習,
透過活動也學習尊重不同性別的特質魅力,
和自信展現。

克服力 Overcome
去年,孩子們突破的是「勇氣的實踐」和「自我情緒的流動調整」
今年孩子們則是針對去年的未克服的騎單車撿垃圾問題,進行調整。

也就是如何在邊騎單時,也能順利將撿垃圾,並且撿到的垃圾不會掉下去。
這是去年已畢業的學長姐們在行動中發現卻來不及改變的部落。

因此,今年孩子們開始討論如何讓大家在邊騎單車時,也能將撿到的垃圾順利又方便的拾起和帶回學校。因為,單車是沒有籃子的。之前已畢業的學長姐他們的做法是手裡拿著塑膠袋,將撿到的垃圾裝進去。但隨著撿到的垃圾愈來愈多、愈來愈重,垃圾袋就很容破及掉下去。

今年孩子們為了想克服這個問題,讓大家可以騎著單車讓服務可以到更遠的地方也可以實施。因此,在彼此激烈的討論下,想到可以將撿到的紙箱穿洞、穿上繩子,這樣就可以像揹背包那樣,邊騎實邊揹紙箱,而撿到的垃圾也可以放至紙箱裡,這樣就不怕垃圾掉下去了。

在實際實施一兩次後,發現垃圾是不會掉了,但是會飛。因此,開始將紙箱加蓋上,這樣就很順利的解決騎單車撿拉圾的困境,也能將我們的服務擴展到更遠的社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