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力 Hope
在一次線上課堂中,透過螢幕與學生們一起從了解課文大意至聊至疫情間的觀察與環境關懷。
孩子們講到發現社區部落裡的獨居長者愈來愈多,
因為有時都會去不同長者(家族)吃飯,
因此,想幫長者做些什麼事,
而自主發展成獨居長者打掃服務,
此活動我們命名為—「行巫的力量」
巫文化在我們布農族的文化裡跟與生活息息相關,
講得是—「關懷」的力量與精神。
我們將孩子們的提議融入在課程中,
藉由每週孩子們去長者家打掃時,
也練習互助合作、生活自理、問題解決、情緒覺察與調整及
領導者特質練習及行動公民的關懷實踐。
活動至今已快二年了,每週三放學13:00~14:20分
是這群孩子們很興奮又期待的活動,
每週不同的學生練習當領導者,
要事先去場勘,再規劃分組與工具使用,通知卡的設計、
打掃完想問長者的提問設計、活動後反思討論和表演及最後的工具復原等練習。
春、夏、秋、冬四學祭不停止,
活動途中曾遇過天氣太熱,打掃完大家都很累,
也遇到被雨水追趕的驚險經歷
還有長者忘了時間,不在家,
他們還是將長者家外面可以打掃的部份進行打掃,
也遇過為了社區部落垃圾問題,進行採訪時
被大人罵說垃圾都是你們小朋友丟的.....等,
很無奈的感受,
但是,孩子們的熱情依舊如vali(布農語-太陽)一樣熱情。
相信在努力下,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正向改變.
而社區部落的垃圾問題發現,
是在去年一次打掃活動結束後,回學校的途中發現社區的垃圾現象.
在反思討論裡,大家開始好奇社區垃圾從哪裡來?
怎樣才能讓社區變得愈來愈乾淨,讓大家住在一個乾淨的環境裡。
沒想到,一個反思的討論最後形成了孩子們另一個活動的成形
—「行巫的力量—向山學習」。
在之前提到「巫文化」指的是關懷的能力與精神,
而「向山學習」是孩子們想向居住的後山學習,
學習向山一樣一直守護他們的精神。
他們想將「守護」化為行動,
在社區開始撿拾垃圾、訪談垃圾來源、觀察最常出現的前三大垃圾品項、開始進行校內、社區—教會的宣導與海報製作,再想到尋找里長、叔叔伯伯們與校內班級的師生同學一起去社區撿垃圾。
而這活動在一年多來的實施也漸漸形成一個穩定的時間,
在每個月第三週的星期二,早上8:00~8:30
有不同的班級、里民與里長,甚至是聽到我們有此活動的清潔隊都一起來參與此活動。
雖然,社區部落裡的垃圾問題依舊存在,
但是,孩子們每個月去撿拾時,
也漸漸發現垃圾有變少
參與此活動的里民有變多的情形。
這群孩子們與我們
仍然還在努力
也在練習
由活動形成課程
這是孩子們自己觀察、發現、自主行動而形成他們的課程
將學習還給孩子們,
由「關懷」出發,
似乎可以走得更遠、更紮實與穩健。
誰可以發現這群自己設計課程的孩子們是特教生呢?!
有愛無礙—不將他們受限
引導他們觀察與討論、行動
他們一樣做得很好,
也很開心。
所以, 「行巫」說的是實踐關懷的行動,
讓自己想對長者,對社區土地的愛
可以用行動來展現
來擴展並且影響,
無形中影響他者,也轉化了自己.
實踐與努力練習著社會議題的行動公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