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資料修改
請輸入指導老師EMAIL
×
分享  :  
囡仔招囡仔~打造城市遊戲場
臺北市 / 台北市立大學附小
弱勢關懷
指導老師 :   劉雅鳳  /  游瑞菁  
學校名稱 :   台北市立大學附小  
執行時間 :   2024/08/30 - 2025/06/30
希望力 Hope
一、 全球打造兒童友善城市(CFC, Child-Friendly Cities)是聯合國的主要工作項目之一,我們應該要讓孩童擁有遊戲及快樂的權利。
(一) 呼應CRC兒童權利公約:
1. 我們的夢想也呼應全球的議題,強調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在他們感覺安心的環境成長,喝乾淨的水、呼吸新鮮空氣,取得基礎的社會服務,可以遊戲和學習,並且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且採納(資料參考:兒童權利公約CRC:兒童的遊戲權)。
2. 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就有一條對兒童遊戲權的保障,每位孩子都應擁有從事適合自己年齡且安全、快樂的遊戲與休閒娛樂活動的權利。
(二) 永續城鄉打造兒童友善城市
1. 曾經聽長輩們提起,他們小時候常常在門口玩耍,嬉鬧聲此起彼落,而巷弄中曾經承載著下課後公寓社區的喧鬧與活力,孩童們的交流在家門前的街道上嬉戲奔跑,那熟悉的景象,如今卻逐漸消失。
2. 我們觀察到許多同學因補習與才藝課程的安排,假日沒有放鬆及遊玩時間。他們希望打破大眾對遊戲空間的想像,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創造遊戲的可能,喚起更多人對兒童遊戲權的重視及實現!
二、 發現世界各國有很多孩童並沒有遊戲的權利,限制想像空間與健康。
(一)國際間也重視兒童遊戲權利,從文獻資料中發現某些國家兒童的遊戲權利被剝奪或缺少 :
1. 委內瑞拉 : 每一位小朋友都有權利去從事適合自己年齡且安全、快樂的遊戲與休閒娛樂活動的權利。但從繪本街道是大家的 (作者:庫路撒,遠流出版社,2018),提到真實故事在委內瑞拉首都城郊的聖荷西「平民區」,一群孩子爭取遊戲空間,都市開發過程中所造成的地景改變,自然環境受破壞,叢林和小溪不見了,最後連孩子玩耍的地方都沒有。
2. 英國 : 學者Adrian Voce研究發現( 2017)
(1) 學校大多只注重學科教學忽略孩童需求。大部分國家的各地學校,是孩童最大的資源。可惜,大多數學校教學只強調創造未來生活機會的課程,而未注重他們的基本需求。
(2) 學生長時間在學校卻沒時間使用學校場域來遊戲。學校其實是各地學生全年的每日主要遊戲場域。但一天課程結束後,學生常常都沒有機會使用。
(3) 許多很少使用的社區應該提供兒童在住家就可以玩耍。如果,有更多外部的或以社區為主的方法,許多很少使用的公共財,都可以當做各地的遊戲中心。這樣,才能長遠確保兒童在住家附近就有地方可以去玩。
三、 台灣兒童也面臨遊戲困境變得不快樂,影響健康與發展
(一) 遊戲空間時間不足且卻乏創意,讓孩童體能下降,缺少社交技巧與互動
近期的研究調查發現孩童面臨許多遊戲困境,2023年特公盟對台灣兒少遊戲現況調查發現:
1. 校園遊戲空間小、限制多
2. 缺少戶外活動,用3C替代,體能下降並且缺少社交技巧。
3. 下課時間被佔用,經常不能出去玩
4. 放學或假日忙著寫作業、上才藝班,也不一定能出去玩
5. 老師對遊戲的想法偏向保守、求安全
(二) 大人對於孩子遊戲的期待趨於教育及功能性,限制了創意與發展
兒盟2020年調查發現有近六成家長認為孩子玩遊戲應該要有「教育」的效果、超過五成認為應該要幫孩子安排活動。長期下來孩子失去探索周邊事物的機會,變得依賴父母安排生活。
我們希望響應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兒童遊戲權」,讓大家知道 : 在遊戲、玩樂的過程中,孩子們能有所成長,安全的戶外活動刺激,更對孩童的發育有正面功效。就像在公園裡,透過與同伴一同遊玩,孩子們同時也學會了溝通、對話、分享、挑戰。如何提供給孩子更多元、好玩,同時也更能守護身心健康的遊樂空間。同時,我們更希望透過行動發聲多聽聽孩子們的意見,讓每個孩子都可以對自己的生活與遊戲空間有更多的決定權。
超越力 Exceed
夢想創發一、城市,就是孩子的遊戲場
街道遊戲是世界打擊兒童文明病的良方,都市裡滿滿的大樓和馬路,吞噬了兒童的戶外遊戲空間,導致看電視、滑手機變成現今孩子最主要的休閒活動。世界各國研究發現,兒童文明病的解決對策之一就是暫時停下車輛,利用處處都有街道空間的近便性,鼓勵父母長輩們帶小孩去戶外玩,間接強化社區安全、鄰里情感與世代交流 (資料來源:「還我特色公園聯盟」官網)。
夢想創發二、改造校園遊戲現況,希望讓同學有勇敢創造遊戲空間及玩法
在現有的學校用地中,舉辦多場校園遊戲日,用二手或現有的器具蓋冒險遊戲場,也可以邀請遊戲工作者和學生一起設計遊戲,開拓兒童遊戲空間及開發可行性,並將學校用地開放使用,邀請社區孩童一起來玩,激盪孩子的想像力及活力。
夢想創發三、希望透過行動,可以幫助更多孩童找回遊戲的權利,並且可以改變學校以至於整座城市,讓孩童健康快樂的長大
台灣的街道及公園的遊戲空間太少,這些都大大地限制孩子的發展。因此,發現小孩的心理世界與遊戲空間的需求,遠比大人所想像的更複雜,孩子們渴望更多的被了解、被尊重、被接納,更希望透過改變行動,讓小學生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生活,也從中找出符合大眾利益的行動方法。
計畫目標如下 :
目標一、影響同學共同維護共融式遊具的壽命,強化遊戲責任與遊具使用觀念,建立分享、珍惜及永續的態度
兒童權利公約雖保障遊戲權,但這並非意指每天可以無上限地玩,引導同學了解「想要自由,自律是關鍵」。
1. 建立分享共有與永續的觀念宣導,讓小朋友建立愛護遊具的觀念,在遊玩時,可以完成自己的責任與功課,在合適的時間與地點,遊玩對自己有益的遊戲。
2. 我們會街頭遊戲會透過訪談深入盤點各方利害關係人,並兼顧其他用路人權益的討論,以及相關的安全考量,建立尊重、分享、共享及負責任的態度。恢復並清潔遊戲後的場地,讓空間更多元利用且尊重每個人的使用權利。
目標二、與學校、社區、政府及組織共同合作,舉辦街道或社區空地的遊戲體驗,滿足孩子的遊戲權利,同時兼顧大眾道路使用權。用行動創造遊戲場域並活化開放遊戲場,提升孩童健康與創意。
1. 假日或課後時間,開放學校、社區空間及校園遊戲場給社區民眾帶小朋友使用,增加使用人次及需求量,加強即時維修的必要性。
2. 我們希望與外界合作,舉辦多場的校內外遊戲活動及街道遊戲,利用都市道路或社區空地,用來設計遊戲空間,如公園空地、人行場域、住宅區塊、遊戲街道為主。也可以向居民合作討論 ,希望他們歡迎兒童進入各種公共空間,鼓勵且支持兒童「到外面來玩(巷弄街道等)」。
3. 訪問及拜訪大人,如 : 「還我特色公園聯盟」、學校主任、社區和各縣市學校等,一起合作舉辦社區街道遊戲及校園翻轉遊戲日,幫助更多孩童感受遊戲多元的可能性!
救援力 Rescue
行動一、了解同學的遊戲現況與需求,建立正確的遊戲觀念
目前我們已經有一座共融式遊戲場,使用對象大多是學校的同學,也發現有故障或需要改善的地方,我們希望可以更活化這個遊戲場的功用,也邀請更多校內外的人一起出來玩。
一、透過問卷及訪問調查同學遊戲需求
(一) 訪問學校同學共400多人,調查同學使用的滿意度及狀況、困難及問題(含特教班師生),了解學生們使用設施的滿意度、困難和問題,要改進的地方。:
1. 同學表示共融式遊戲場很好玩,但是空間還是不夠
2. 遊戲場某些地方不好玩、遊具故障了無法維修、有些遊具會刮傷人等具體有建設性的回饋。
(二)關於學校整體的遊戲空間及遊戲需求,同學回應的前三名問題有 :
1. 遊戲空間不夠
2. 遊戲時間都沒有
3. 學校的遊戲種類很限制、沒創意等…。
(三)同學回應他們未來的遊戲需求有以下幾點
1. 學校遊戲場開放時間延長
2. 同學最希望參加校園遊戲空間改造及街道遊戲。
二、 實地觀察學校遊戲場設施狀況及他校狀況
(一) 調查目前設施的狀況與安全性、維修經費
訪問特公盟、學務處及總務處)並了解為甚麼沒有經費,發現只有興建遊戲場費用,但是維修就要用各校自己的經費,而且遊具常常來自國外材料,價格較貴或者要等很久才會送來。
(二) 觀察鄰近學校的共融遊具的狀況及維修經費
深入了解其他學校是否有經費少時的情況,以及如何解決和了解他們的情況。發現各校都有學生沒有公德心以及後續遊具維修經費問題。
三、 認識CRC兒童遊戲權,向同學宣導遊戲的重要性及正確觀念
(一) 透過簡報與影片讓同學認識CRC兒童遊戲權,發現同學都不太清楚定義,也從中讓他們知道自己擁有的權利及義務。
(二) 討論如何讓同學玩得開心又健康,並且玩的負責任,有公德心,並進行入班宣導與推廣正確觀念。
行動二、大家一起出來玩城市~走出校園並設計舉辦街道遊戲
一、 訪問「還我特色公園聯盟」專家 : 如何改善、該怎麼做封街活動的建議與限制,根據專家建議來進行兒童街道遊戲的設計,例如在地上畫圖、吹泡泡等玩一些老少皆宜的活動。
二、 專家給我們的遊戲建議 :
(一) 封街活動需要三個月前申請,且要規劃路線、交管及公車等轉運的問題,且經費需要20~50萬不等的費用支付,
(二) 建議可以尋求社區或校園空地來辦理,兼顧行人用路權:因此可以改成「不封街」但尋找社區空地或學校閒置的地方來辦理,也是很棒方向。
(三) 以校園遊戲日增加遊戲時間及種類,也是一個很棒的方向。
(四) 遊戲種類 : 盡量以孩子可以發揮創造力及自己可以玩的類型。
(五) 留意辦理時間及天氣備案。
行動三、活化校園現有的遊戲場~發現學校遊戲潛力區
透過現有場地增加多元遊戲空間及形式的場域創造Placemaking以街道遊戲為例,將規劃孩子超愛但室內玩不到的五大主題,滿足各年齡層兒童的多元需求,且率先引進國外行之有年的孩子王制度,遊孩子擔任關主協助孩子自在遊戲。幫助現代父母承擔巨大的教養壓力,有時不免過度介入、指揮孩子的遊戲。為了降低父母焦慮,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角。
一、找尋校園空地及可以增加哪些遊戲活動,激發同學的遊戲力
(一) 紀錄與討論遊戲的元素,並且如何利用學校現有的空間及資源進行改造與設計,哪裏需要重新改造或更新(操場、大王椰子樹)
(二) 關卡位置圖設計及丈量,討論可容納的參加人數及動線,我們發現附小校園可遊戲的地圖繪製及空間規劃,經丈量後共有427平方公尺,而每4平方公尺可容納1人,因此學校計算完畢共有四個場地可以玩。
二、 用孩子的力量去設計並與大人溝通舉辦校園遊戲日的可能性
(一) 透過參加布展活動的培訓
1. 小組討論 : 能否利用大王椰子樹的殘幹改造,下課學生可以玩甚麼?
2. 訪問專家 : 我們可以如何讓遊戲場更有趣能不能用以前砍下來的樹做出有趣的設施。
3. 我們的發現與結論 : 大王椰子樹下的空地可以成為增加創造力的遊戲空間,不一定要花錢興建新的遊具,於是我們希望可以舉辦校園多元遊戲,實現遊戲的擴充能力。
(二) 將我們的想法與學校行政單位討論,了解可行性與方式
1. 和學校討論遊戲場對外開放的時間與管理辦法
2. 詢問是否可以邀請他校或附近居民可以假日來玩
3. 主任很認同我們的想法並同意舉辦校園遊戲日,可以開放校園遊戲場給別的學校或居民來玩。
行動四、尋找遊戲適合的材料,找出兼顧大眾的道路使用權的方法。
一、 規劃鄰近社區及校園中尋找可用空間,希望做暫時性的封閉,以作為遊戲的場域。發現其他人口密集、缺乏鄰近綠地和空地的城市,會讓兒童在街道馬路上進行在家附近的戶外活動,如:足球、跳格子、跳繩、打彈珠等。我們希望可以仿造相同模式去設計遊戲場。
二、訪問居民及用路人,路人表示如果事先告知或申請,沒有影響太多的話很支持開放道路給孩子們玩。
三、勘查校園附近的街道是否適合舉辦遊戲,透過兒少遊戲權的倡議,給合特公盟進行封街申請,用街道遊戲讓大家實際體驗遊戲的美好,並共同重新思考公共空間的可能性。訪問里民或里長,兒童街道遊戲的可行性,並邀請合作
四、尋找兒童街道遊戲的相關資源(家長會、學校、里長或議員、同學、相關企業、市政府等) 提出我們設計的街道遊戲規劃並尋找經費及合作夥伴
(一)確定兒童街道遊戲的活動地點及日期
(二)蒐集紙箱、泡泡水、粉筆等相關材料及製作道具。
(三)宣傳與邀請同學及其他縣市同學響應參加, 宣傳兒童遊戲權。
行動五、囡仔招囡仔,舉辦校園遊戲日,把街道遊戲搬進校園
一、囡仔招囡仔打造城市遊戲場,把街道遊戲搬進校園
(一)場次一、舉辦校園遊戲日翻轉遊戲體驗(對象-附小全校同學)
成效 :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與道具蒐集,終於再12/30舉辦了一場屬於孩童的校園遊戲日,讓全校一千多位孩童擁有不一樣的下課時間。在校園中實現兒童遊戲權利,並讓同學在遊戲中學習安全、尊重、自律的重要觀念。
(二) 場次二、落實平等,打造專屬於身心障礙同學的校園遊戲
對象:特教班同學
成效 : 為了關心特殊需求的同學可以擁有相同的遊戲權利,還特地規劃了一場專屬於特教班同學包場的時間,因為學生們知道特教班小朋友可能沒辦法參加街道遊戲,所以特地把街道遊戲搬進校園,讓他們可以體驗並且可以放心地玩,不用擔心人擠人或玩不到遊戲,發起活動的學生在當中更學習到如何陪伴同理他人的需要。
(三)場次三、與台北市教育局兒童月結合 : 翻轉上下課,全校大翻轉
成效 : 成功影響大人及師長,配合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兒童月活動,進行上下課翻轉活動,將街道遊戲融入當天重要的遊戲一環,希望可以讓學生可以擁有更多的遊戲時間及活動內容,同學都超級期待翻轉學校遊戲日。
行動六、在台灣各地打造城市遊戲場
一、 大家一起出來玩城市 : 辦理社區街道遊戲
二、 與特公盟合辦街道遊戲 : 結合11/20世界兒童人權日,在台北市舉辦社區街道遊戲(大安區昌隆公園)。
二、 開放校園共融式遊戲場 : 邀請其他學校或其他縣市的同學來玩遊戲場
(一) 邀請台北市大安國小特教班來學校一起玩。
(二) 邀請台北市長安國小同學來玩。
(三) 邀請花蓮縣吉安鄉宜昌國小同學一起來玩。
行動七、勇敢說出兒童權利宣言與響應行動
一、設計兒童遊戲宣言小卡:邀請同學寫下響應與支持兒童權利的話語,並且製作成人權牆。
二、兒童權利大聲公 : 邀請同學勇敢說出自己的夢想,並大聲說出話語。
行動八、「街」力箱~將街道遊戲擴大到台灣各縣市孩童感受遊戲力
我們希望透過街力箱傳遞「街道遊戲」的力量,並以「接力棒」的概念,擴大到台灣各縣市的學校都能夠自行舉辦校園遊戲日,讓每個孩童都能感受到街道遊戲的樂趣,邀請大家一起落實「兒童遊戲權」。
一、 蒐集並製作「街」力箱
(一) 街力箱內容蒐集 : 街道遊戲的材料及玩具製作成「街」力箱
(二) 設計街力箱及說明書 : 讓參與的學校都可以透過說明書及道具,實施校園街道遊戲。
二、 邀請各縣市國小學生一起「街」力,擴大全台校園遊戲日
(一) 宣導並邀請不同縣市的同學一起辦理校園遊戲 : 辦理各校觀摩活動,設計表單透過網路邀請,到附小來體驗,然後帶著街力箱回學校去響應。
(二) 「街」力大串聯: 在3月3日當天在台灣多個縣市一起舉辦校園遊戲日,讓身處在不同縣市的孩童都可以體驗街道遊戲在校園中的喜悅,落實兒童遊戲權。與花蓮、澎湖、台北市等多所學校一起跨縣市舉辦校園街道遊戲活動),讓各地孩童一起響應,找回兒童遊戲權影響力。
行動九、與特公盟合作在六月封街凱達格蘭大道,辦理街道遊戲
我們已經和特公盟合作策畫封街活動,地點和時間會在6/7(六)辦理一場大型的封街街道遊戲,擔任關主及策劃合辦人,透過行動影響更多大人小孩,擴張遊戲權利。
克服力 Overcome
一、 囝仔招囝仔發揮的影響力
北市大附小的孩子用行動成功打造好玩的遊戲日,不僅在校園中讓同學擁有快樂的權利,也走上街頭辦理街道遊戲,讓社區孩童大人都擁有美好的遊戲回憶,更將充滿活力的遊戲裝進街力箱中,一箱箱地寄到台灣各地,讓花蓮、離島的同學都能感受到遊戲的力量,勇敢大聲說 : 我是兒童,我有盡情遊戲的權利!!
(一)實踐SDGS目標 3 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1. 讓許多兒童能參與街道或校園遊戲,提倡場域創造,落實兒童遊戲權。
(1) 囝仔招囝仔成功舉辦多場校園遊戲日及街道遊戲,參加人數超過1000人,從遊戲遊玩中盡情發揮、提升孩童健康與創意。
(2) 影響其他縣市的學校學生也能一起舉辦校園遊戲日活動。
(3) 邀請許多身心障礙同學也能走出教室或校園參加遊戲活動。活化開放遊戲場,無論身心狀況都能參與遊戲體驗,讓更多孩子受惠。
2. 小孩勇敢發聲讓大人可以聽見孩童的需要,並且成為負責任的遊戲者。
(1) 透過入班、街力箱及網路宣導, 1000多名兒童響應並落實兒童遊戲權,並從行動中推廣分享、珍惜永續態度,強化遊戲責任與遊具使用的正確觀念,做出讓孩童感到好玩又很安全的活動,也滿足心理健康。
(2) 成功蒐集與紀錄300多位的兒童宣言,並且承諾會遵守安全、尊重、自律的態度。勇敢發聲說出自己對於課業的壓力、遊戲的強烈需要,
(3) 成功獲得大人的支持與鼓勵,願意加入兒童遊戲權利支持的行列,透過訪問用路人、師長及家長,並溝通孩童的遊戲權利,並且開放校園場域活化學生的遊戲方式。用行動讓大家知道SDG 3與SDG 11的重要性,也讓家長認識孩子的需要,尊重孩童的權利,並聆聽孩子們的心聲!
3. 以宣導與辦理遊戲的方式,讓台灣各地都知道兒童權利公約
(1) 首創台北市國小第一場辦理「小孩作主的校園遊戲日」
(2) 行動獲得國語日報刊登在2025/1/26報紙,讓全國看見遊戲的影響力。
(3) 行動獲得「台北市教育局兒童月翻轉上下課」中孩童最喜愛的活動。
(二) 實踐SDGs目標11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的城市與鄉村
1. 讓孩子可以成為遊戲主導及參與公共空間的實踐家,並幫助更多孩童。
從全球、台灣到校園現況,我們從中認識了公民意識,建立可實行的遊戲模式,擴大影響力分享給其他學校或縣市參考。
(1) 了解不同需求者的想法,落實兼顧大眾道路使用權。
(2) 透過溝通與分享的方式,影響全台多所學校重視兒童遊戲權。成功倡導學校與政府未來的任何規劃都能夠訪問學生的感受及想法,共同討論,重視學生參與權。
2. 與學校、市政府、其他縣市學校及組織共同合作,鬆綁了遊戲空間的限制。
(1) 成功響應街道遊戲並改造校園空地的遊戲,滿足許多孩子遊戲權利。始鬆綁了空間的限制,讓孩童可以有更多安全的空間盡情地玩耍,並且不受遊具和材料限制。
(2) 成功和特公盟合作將在六月封街凱達格蘭大道,辦理街道遊戲。
二、 囝仔的收穫與改變
● 周秭晨 : 孩子力量無限大,應該重視小孩玩的權利,獲得滿滿幸福感
希望這次的行動,同學告訴我們 :「原來學校的地板可以這樣玩?!我從來沒想過!」,很開心讓大家尊重及了解兒童權利的重要性,做決策的大人常容易忽略兒童真切的需要及想法,我很謝謝老師和同學們能一起集思廣益,讓孩子的心聲能被聽見,讓遊戲帶給大家滿滿幸福感。
● 鄭軒安: 開放街道和校園讓環境更友善,讓大家擁有多元友善的環境
我們想要增加更多元的遊戲空間,並且讓街道可以更多元的使用。參加校園遊戲日的學弟妹告訴我們 :「紙箱改造好好玩,我希望下次還有機會玩!」,讓我很感動,我希望讓每個小朋友都快樂!以後每人都能玩到好玩的遊戲場。
● 王暐鈞 : 聆聽孩子的聲音創造共融的空間,大人小孩一起共融共好
從舉辦遊戲日中我看到不只小孩,甚至大人都玩得好開心,我覺得遊戲是大家都喜歡的,未來我想要舉辦更多場的校園或街道遊戲,製作更創新更好玩的遊戲,讓小朋友開心體驗到好玩有安全的活動。
● 鄭有執: 希望幫更多孩童激發更有趣的遊具,大家一起出來玩
我希望能讓更多小孩有有趣的遊具。「長安國小的同學來玩都好開心!他們也想要透過街力箱回去學校舉辦校園遊戲日,鬆綁遊戲的方式」這些遊戲關卡來自我們的努力與付出,而參與者的笑容,就是給我們最大的鼓勵。
● 周鈺宸: 改造城市遊戲場的環境,成為兒童友善城市
我們把街頭遊戲帶進校園也擴大到其他縣市學校,讓更多人理解:城市不只有制式化的公園,只要安全無虞,家門前的巷弄也能成為遊戲場!
● 李敏幼 : 成功影響大人,並且走出校園辦理街道遊戲
我們蒐集物品也宣導街道遊戲,成功影響大人將在凱達格蘭大道封街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