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力 Hope
一、 全球打造兒童友善城市(CFC, Child-Friendly Cities)是聯合國的主要工作項目之一,我們應該要讓孩童擁有遊戲及快樂的權利。
(一) 呼應CRC兒童權利公約:
1. 我們的夢想也呼應全球的議題,強調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在他們感覺安心的環境成長,喝乾淨的水、呼吸新鮮空氣,取得基礎的社會服務,可以遊戲和學習,並且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且採納(資料參考:兒童權利公約CRC:兒童的遊戲權)。
2. 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就有一條對兒童遊戲權的保障,每位孩子都應擁有從事適合自己年齡且安全、快樂的遊戲與休閒娛樂活動的權利。
(二) 永續城鄉打造兒童友善城市
1. 曾經聽長輩們提起,他們小時候常常在門口玩耍,嬉鬧聲此起彼落,而巷弄中曾經承載著下課後公寓社區的喧鬧與活力,孩童們的交流在家門前的街道上嬉戲奔跑,那熟悉的景象,如今卻逐漸消失。
2. 我們觀察到許多同學因補習與才藝課程的安排,假日沒有放鬆及遊玩時間。他們希望打破大眾對遊戲空間的想像,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創造遊戲的可能,喚起更多人對兒童遊戲權的重視及實現!
二、 發現世界各國有很多孩童並沒有遊戲的權利,限制想像空間與健康。
(一)國際間也重視兒童遊戲權利,從文獻資料中發現某些國家兒童的遊戲權利被剝奪或缺少 :
1. 委內瑞拉 : 每一位小朋友都有權利去從事適合自己年齡且安全、快樂的遊戲與休閒娛樂活動的權利。但從繪本街道是大家的 (作者:庫路撒,遠流出版社,2018),提到真實故事在委內瑞拉首都城郊的聖荷西「平民區」,一群孩子爭取遊戲空間,都市開發過程中所造成的地景改變,自然環境受破壞,叢林和小溪不見了,最後連孩子玩耍的地方都沒有。
2. 英國 : 學者Adrian Voce研究發現( 2017)
(1) 學校大多只注重學科教學忽略孩童需求。大部分國家的各地學校,是孩童最大的資源。可惜,大多數學校教學只強調創造未來生活機會的課程,而未注重他們的基本需求。
(2) 學生長時間在學校卻沒時間使用學校場域來遊戲。學校其實是各地學生全年的每日主要遊戲場域。但一天課程結束後,學生常常都沒有機會使用。
(3) 許多很少使用的社區應該提供兒童在住家就可以玩耍。如果,有更多外部的或以社區為主的方法,許多很少使用的公共財,都可以當做各地的遊戲中心。這樣,才能長遠確保兒童在住家附近就有地方可以去玩。
三、 台灣兒童也面臨遊戲困境變得不快樂,影響健康與發展
(一) 遊戲空間時間不足且卻乏創意,讓孩童體能下降,缺少社交技巧與互動
近期的研究調查發現孩童面臨許多遊戲困境,2023年特公盟對台灣兒少遊戲現況調查發現:
1. 校園遊戲空間小、限制多
2. 缺少戶外活動,用3C替代,體能下降並且缺少社交技巧。
3. 下課時間被佔用,經常不能出去玩
4. 放學或假日忙著寫作業、上才藝班,也不一定能出去玩
5. 老師對遊戲的想法偏向保守、求安全
(二) 大人對於孩子遊戲的期待趨於教育及功能性,限制了創意與發展
兒盟2020年調查發現有近六成家長認為孩子玩遊戲應該要有「教育」的效果、超過五成認為應該要幫孩子安排活動。長期下來孩子失去探索周邊事物的機會,變得依賴父母安排生活。
我們希望響應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兒童遊戲權」,讓大家知道 : 在遊戲、玩樂的過程中,孩子們能有所成長,安全的戶外活動刺激,更對孩童的發育有正面功效。就像在公園裡,透過與同伴一同遊玩,孩子們同時也學會了溝通、對話、分享、挑戰。如何提供給孩子更多元、好玩,同時也更能守護身心健康的遊樂空間。同時,我們更希望透過行動發聲多聽聽孩子們的意見,讓每個孩子都可以對自己的生活與遊戲空間有更多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