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資料修改
請輸入指導老師EMAIL
×
分享  :  
傳遞祝福的紙張
臺中市 / 台中市西區忠信國小
環境保護
指導老師 :   吳欣怡  
學校名稱 :   台中市西區忠信國小  
執行時間 :   2023/12/01 - 2024/02/29
希望力 Hope
希望,是人生而為人生存的動力,希望促進人們向前踏步、希望鼓勵人們勇往直前,人們因有希望而前進。而公益活動的目的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溫度,幫助身在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帶來善意的雙手,給與溫暖。
溫暖的傳遞方式有許多種,能夠透過肢體語言、文字、言語等方式進行傳達,在生活中常見的方式也是最快速的方式便是透過口說描述,讓他人立即接收到溫情,雖然口述能保留在心中懷想,但另有其他傳遞溫情的方式,也就是透過書信書寫方式進行,不但能夠對外傳遞溫情,對內也幫助學童進行課程學習與複習。
而學習與生活應該予以連結,讓學童在生活中的物件得到啟發,以校園中常見的物品之一—紙張,做為課程設計的發想。在學校裡,紙張不但可以累積成書籍,也可以是發放各種通知的單據,對學童來說,平日孩子們手中唾手可得的物件,實則取之不易。教育應在生活中,讓學童從生活中出發,藉由紙張的源起,便是落實素養教育。低年級學童行為能力有限,但同時他們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在小型社會的縮影,也就是學校,學童能夠以小小的紙張,進行撰寫書信與摺紙鶴等方式,傳達祝福,將孩子溫暖的祝福傳遞到社會的角落,讓學童在小小年紀也能夠多向陌生人伸出溫暖的雙手,傳遞溫情,帶來希望。
超越力 Exceed
以生活常見的紙張做為出發點,舉凡宣傳廣告單、通知單文件以及書籍等生活中常見的相關文宣,都是由紙張製成的,雖然在資訊化世界,許多資源採以電子化的方式進行傳達,但是對於學生的基本學習仍多仰賴紙張,因此,採用認識紙張做為基礎進行相關延伸學習。
當工具充分具備後,接著便是運用紙張進行不同的學習,多數低年級學生學習生活圈多為學校、安親班、家中等場域,會隨著不同年齡層的增長,接觸更廣,逐漸打開眼界。公益活動以善的循環做為出發,為的是使人們生活更加美好,對待世界更加有同理與包容之心。小學生雖然有許多行為受限,但是傳承祝福之心仍是可以透過紙張做為媒介來傳遞,小從學生本我做為出發,可以將校園中教師所教的知識傳遞到家中,藉而影響家庭,家長亦可以透過各自帶領進行相關經驗操作,以加深學生生活經驗體會,而家長也可能以家庭經驗影響自己的交友圈,從而帶給身邊有人更多改變,因此,公益活動的影響力可以從小學生起,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引出更多善意的回響。
教師授課後,對學生的影響力有時是始料未及的,學生會在不經意之時,提出獨特的看法,當善意扎根在學生心中後,善意便很有機會藉由學生的雙手去實踐,或許從校園生活,或者是從家庭影響他人,帶來正向的影響力。
救援力 Rescue
高齡化是現今社會重要的議題,人口逐漸老化,長者占社會人口的比例逐年攀升,衍生而來的便是長者的照護相關議題。
學生可以從己身出發,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本身家庭出發,先從家中的長者進行關懷,推己及人到社會的長者。對於長者來說,希望接收的是陪伴與關懷之意,而關懷之意傳達的方式有許多種,可以透過口語、文字甚至是肢體語言等都是傳遞關懷的方式。此外,也可將情意寄託在物件上,例如:紙鶴、星星,讓學生能夠以簡單的方式進行情意的傳遞。而摺紙其實需要有具備對稱的概念,操作過程部分具難度,同儕可以在互助與模仿學習中成功完成,讓學生成功將情意傳達外,同時也能對於社會需要關懷之人給予關心,主動積極與他人進行正向互動,傳遞善意的緣分。
藉由開啟不同的視角,幫助學生能夠看到社會不同之處,學童代表著無限可能的陽光面,而長者擁有的智慧結晶,更是經驗的傳承,透過簡易的文字傳遞與摺紙將祝福情意傳遞至他人,讓小學生年齡雖小,也能夠以簡易的方式進行本土關懷,對社會議題起起更多專注力,也是因為學童看見不同年齡層所遇見的困難,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更加自發性進行照護與關懷,種下善意的幼苗於心中,有朝一日,幼苗便會萌芽,屆時,學生具備能力便可以不假他人之手行善。
克服力 Overcome
與人交流的公益活動實際執行需要克服許多困難,當然,隨著學生年齡差異,所面臨的困難自會不同,幫助學生相信可以憑藉一己之力,進行公益,在未來,便更能夠相信自己可以幫助他人。
公益行動追究其根本須為起心動念的「心」,心中有善,所思所想以及所做便是為社會美好而前進,當然,在實踐的過程,有辛勞與疲憊,但是,教育學生:換個角度一想,今天身為小學生的你,有行為能力能夠幫助他人,其實也是件幸福事,雖然小學生能力有限,但可以透過從對物基本的珍惜能源與資源外,擴及到對人的關懷,不僅對物珍愛,對人也關心,進行關愛力量的傳播。由於少子化的緣故,許多家庭中的孩子可能其中之一或是之二,享有的資源相較於過去較為優渥,在資源豐沛的狀態下,學習將物盡其用是難能可貴的;此外,教育學生將心理富足也是重要的任務,心理的富足,不單單以來物質的堆疊,有更多的是獲得成就感、幸福感等抽象難以言喻的個人主觀感受,仰賴實踐後所得到的滿足以及增強!
善行貴在持續,當學生心理富足後,要使動能持續變是經過不斷的增強、鼓勵與抽象的感受,如此一來,穩定的實踐便能為人們帶來心靈富足,他人也能因此受到幫助,進行良善的循環,讓善意穩定持續在學生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