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芯菱-11歲因為看見阿公的柚子滯銷,利用媽媽變賣首飾買來的第一台二手電腦發送電子郵件廣告而成功銷售3萬斤文旦,之後自學架設台灣農產網銷平台,協助改善農產滯銷問題,直到現在她賣過的柚子超過百萬斤,成為開創農業e化先例;13歲架設安安免費教學網,幫助弱勢子女的課後學習,是當時第一個提供免費線上學習的網站,更是開創台灣線上學習平台的先驅,迄今這個網站達到1億8000萬的點擊率;15歲發動全民吃柳丁運動,揭開柳丁一顆一元賤價出售,農民血本無歸的真相,促使政府創設「九五機制」,推動農產品價格穩定措施,為農民發聲。從此,她未曾間斷的行腳台灣超過20萬公里,紀錄下30萬張影像、數十萬字田野調查筆記,創立<草根台灣臉譜>網站,紀載屬於台灣土地的人文歷史,為草根尊嚴及榮耀,奉持不懈。
現在她29歲,擔任台灣6.0希望工程執行長,獲獎無數,但從不接受捐贈,獨立奉獻超過800萬元致力於公益,事蹟被編入13本教科書中,架設超過15個公益網站,17年如一日,並且從哈佛大學商學院修習完學程歸國!近期更成為台灣大學商學院博士班之博士候選人及台大創校以來最年輕的EMBA畢業典禮致詞貴賓,為所有台大人上了EMBA的最後一堂課,重新詮釋臺大校訓,她要讓大家相信,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做公益!
她從一位家境貧困,在家鄉廟口前賣氣球、可樂的小女孩,童年多半跟隨父母親擺地攤,連學習識字都只能透過母親忙碌工作之餘利用傳單、廣告招牌教她識字,到現在站在這裡用她的生命經歷告訴我們:我今天可以站在這裡,你們一定也可以!做公益不會因為年齡而有所限制,只要勇敢採取行動,就能實現夢想!
2018年6月,她又破天荒的創下奇蹟,成為台大創校以來最年輕的致詞貴賓。臺大EMBA打破過往,邀請比在場畢業生都年輕的沈芯菱擔任貴賓致詞,她透過「社會創新」的思考不斷的反轉,以不一樣的角度詮釋EMBA這四個字的價值。
她在致詞中分享:「二十三年前,有個五歲小女孩,在外頭的烈日下,臉上掛滿鼻涕,拿著飲料到處吆喝叫賣,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二十三年後,那個小女孩,站在這裡,用科技脫離貧窮,卻擔心起更多人的下一餐在哪裡。
若你的孩子在就讀高中小學的話,或許會比你還熟悉我的的故事,因為從17歲起至今被收錄到13本課文中,有時遇到一些學生,他們會恍然大悟:妳還活著啊! 各位以前教科書念的多半是國父、、蔣公,這例子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世代差異,以往可能覺得成功是要能打敗多少人,而現代則認為有一種成功是能幫助多少人。無論是站在這裡,或是被編入教科書的意義,並非表揚個人,而是希望讓社會看見更多的可能性:原來階級可以流動、貧富可以縮短、世代可以共創!
曾經,在我身上有許多的標籤:貧窮弱勢、鄉下農村、年輕女性,但這十七年來,透過「社會創新」不斷的反轉這些標籤,今天想從不一樣的角度詮釋EMBA這四個字的價值。
首先,相信大家常聽到「innovate or die」不創新即滅亡,在獲得總統創新獎時,許多人問我,究竟創新的起點是什麼?為什麼在十七年前,還沒有Ipohne、Facebook、Line的年代,十一歲的我能開創農產網銷平台,至今銷售百萬斤農產,在十五年前,線上教學還沒興起時,就成立了安安免費教學網站,至今創下將近兩億次的點閱率,並且環島數十圈紀錄三十萬張的「草根台灣臉譜」,為台灣寫歷史,接著服務於廣大的原住民、新住民、弱勢學生等角落。此外,也用七千元創業,以電子商務幫夕陽產業轉型成功,帶來許多弱勢家庭的生計保障。
其實這一切的起點,對我而言,就是EMBA的第一個最重要的E,Empathy同理心。同理心的關鍵,就是要問對問題,當別人問Why為什麼去做時?我反問Why not?
不斷的設身處地,例如曾在我們的免費課輔班裡發現有孩子上課就倒頭大睡,許多人會指責他功課這麼差,而我們則是選擇坐在孩子的位置上,模仿他上課情況,瞇著雙眼,搖頭晃腦、才發現原來他是近視不敢說,導致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又發起免費配眼鏡的活動,別小看一副眼鏡,從申請人中我們又進一步發現那些社會救助網疏忽的族群。
同理心是創新的根源,也因為有了同理心,才會有了使命感,也就是EMBA的M,Mission。我在哈佛大學商大學商學院研讀時,第一堂課是上領導力,教授開宗明義地說,What's Leadership? Leadership is not rank, titles or money. Leadership is Responsibility. 是的,領導力的同義詞就是責任。
現場的每個人都有職業,但,你有志業嗎?如果只是把工作當成職業,很難有創新的熱忱,唯有當成志業,才能觸動人心。例如,我第一次來台大念書,不是碩士也不是博士,而是在國中14歲的時候,當時為了學習程式語言來幫助老農跟弱勢學生,但在雲林縣的資源有限,決定到台大進修推廣部上課,家人到處借錢,卻飽受嘲諷「散赤人也想學電腦?別被電電到就好,顧肚子卡實在」,借不到什麼錢,最後只好每天早起跟家人去工地、市場撿資源回收變賣,存了好幾個月,終於踏進台大校門,期間無數次想放棄,但總想著如果能幫助一個學生、一位農民,就值得了,也因為有使命感,才讓我發現每件事的關鍵不是難度,而是態度。
接著,EMBA的B是什麼呢?先請問大家,你覺得「大」企業與「偉大」的企業差別是什麼?或許大企業思考的是如何用社會資源把自己變得更好,而「偉大」的企業想的則是如何運用自身的資源讓社會變得更好。所以EMBA的B,我認為可以呼應B型企業的Benefit corporation,創造共享價值,企業在得到營收同時,也可以創造社會正向影響力。
我們雖然是 中小企業,但十幾年前就開始提倡全程MIT台灣生產、聘用弱勢婦女、單親家庭、創造在地勞工就業機會,並製造八千多件新衣服捐贈給農民,以及非洲、肯亞、烏干達等國。
一切都關乎選擇,記得有次在很偏鄉的校園服務,有學生說他的夢想是想當有錢人,我繼續問要如何成為有錢人呢?努力上進?刻苦耐勞嗎?突然有同學說:「這還不簡單,做黑心事業就好啦!」全校哄堂大笑。當社會亂象不斷、失去了公平是非時,與其思考「如何留給下一代更好的地球」,別忘了反過來問:「如何留給地球更好的下一代」
最後,EMBA的A,您認為是什麼呢?為此,我訪問了海內外許多高階主管朋友,大約23個國家,統計發現前幾名有:Attitude正向的態度,Ambition雄心抱負,Accountability擔當責任,而統計排行第一名的則是,Action行動力! 很多人不願行動,就是因為害怕失敗,其實這十七年的公益之路跌跌撞撞,很多人好奇為什麼願意堅持?為什麼願意半工半讀投入公益八、九百多萬?
我始終抱持著一個信念,如果今天失敗了,是我一個人的事;但如果成功了呢?就是全台灣的事,因為證明了年輕人也能開創舞台!別忘了,沒投出去的球,命中率永遠是0%。
一個年輕女孩的力量有限,但眾人的力量無限,確實這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年代,難免讓人灰心失望,但,你能成為解答,正如甘地說的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要讓社會更好,並不是一個人做了百分之一百,而是每個人都能做出百分之一,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是可以創造未來,你就是改變,你就是力量!」
沈芯菱15歲發動全民吃柳丁運動,促使政府創設「九五機制」推動農產品價格穩定措施,只要價格低於直接成本95%時,政府將進行採購,之後進而收購崩盤滯銷的高麗菜、香蕉、柿子、木瓜等農產,守護農民權益。
沈芯菱考取台大商研所博士班,並錄取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三年制學程,赴美國波士頓校本部,進行五大階段的研讀。
沈芯菱發起「Hope 1132沈芯菱偏鄉校園講座」,堅持每一場都親自到場演講,這也呼應了「公益」其實有很多種方式,常見的是「給魚吃」型的物資捐贈;以及「教釣魚」型的培植技能;芯菱的講座,則是希望啟發孩子「如何養魚」,轉化現有條件,帶來更多機會。